善读书人例子,善读的名人例子

金生 故事分享 2025-08-08 130 0

名人读书故事

苏秦刺股:苏秦因游说秦王失败返乡,受家人冷落,后发奋读书,用锥子刺大腿,血流出疼得他睡意全无,继续读书。后人用“刺股、锥股、握股”形容勤学苦读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喜欢研究《周易》,编撰《系辞》《象辞》《说卦》《文言》等作品解说《周易》,由于反复阅读,编联竹简的熟牛绳多次断开。后用此典故形容勤奋读书。

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,以下是几个经典的例子:凿壁借光——匡衡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学者,他非常喜欢读书,但家境贫寒,连灯烛都点不起。为了能在夜晚继续读书,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: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,利用邻家的灯光来照明

施洋搓脚夜读 故事概要:施洋幼年家贫,买不起灯油,便在古庙里借长明灯读书。冬季寒冷,他削了一根木棍,一边读书一边用脚搓木棍来取暖,以便能安心读书。 鲁迅卖奖章买书 故事概要: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,因成绩优异获得一枚金质奖章。

鲁迅: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,他非常热爱读书。他曾经为了购买大量的西方著作而省吃俭用,甚至在寒冷的冬季穿着单薄的夹衣。他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,因此他在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
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很多,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:匡衡凿壁偷光:故事概述:西汉时期的匡衡,家境贫寒,为了读书,他凿穿墙壁,借邻居家的烛光来照明学习。意义: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,最终匡衡通过勤奋好学,扭转了命运,成为一代名相。

安石,临川人,好读书,善属文,曾巩携其所撰……翻译

1、起初,朝廷多次任命,王安石皆婉拒,大臣们皆认为他无意为官,遗憾自己未能识人。每次朝廷任命名声良好的官员,都担心他不接受。直到王安石被提拔,听闻此事的人没有感到遗憾的。

2、仁宗嘉祐五年五月,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。王安石,抚州临川人。王安石喜欢读书,擅长写文章。曾巩曾经带他(王安石)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,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;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,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。

3、译文: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,喜欢读书,善于写文章。曾巩抱着他写的文章去见欧阳修,欧阳修为之传播好名声。他考中进士第一,被任命为淮南判官。按照惯例,官员任期期满后,允许向朝廷进献文章请求考试担任馆阁之职,但王安石唯独不去,他被调任鄞县知县,又任舒州通判。

4、起初,朝廷的任命多次下发,王安石都推辞不接受,大臣们都认为他是无心做官,都遗憾自己不认识他;朝廷每次要任命名声好的官员,都担心他不接受任用。等到王安石上升时候,听说的人没有一个不高兴的。

5、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如下:王安石,字介甫,宋抚州临川人,四岁而能文,渐长,好读书,而尤善明辩。友曾巩曾携其示欧阳修,修赞其相貌伟岸,叹其文采精妙。安石性强枝,博闻奇论。仁宗庆历年间科举,及第,而安石嫌官阶,不就。俄顷母丧,以母忧而归乡。

6、王安石,字介甫,抚州临川人。他父亲是王益,官做到员外郎了。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,看过的终身不忘。他写作文很快,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漫不经心,等到写完了,看见的人都佩服他作文写得好。他朋友曾巩把他的作文拿给欧阳修看,欧阳修也对他赞赏有加。

善读书人例子,善读的名人例子

善于读书的事例,在线等!!

1、负薪挂角 :汉朝时候的朱买臣,小时候,家里很穷。为了维持生活,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,没有时间读书。但是他好学不倦,常常背着柴一边走,一边看书。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,小时候给人家放牛。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,趁牛吃草的时候,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。

2、年7月25日比埃尔·居里与玛丽·居里结婚。玛丽·居里(Marie Curie)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,父亲是中学教员。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,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,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。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,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

3、汉朝孙敬深夜苦读,惟恐盹倦,系头发悬于梁上,以防困睡。战国时苏秦励志读书,每值懒惰之时,用利锥刺其大腿以自警,后为六国之相。晋朝车胤好学,家贫无油,取萤火虫于囊中,以光照其读书。孙康寒夜读书无油,到屋外映雪光读书,后二人终成大名。凿壁偷光。

4、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。西汉时期,匡衡家境贫寒,渴望读书,于是凿通了邻居家的墙,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,最终感动了邻居,得到了帮助,得以继续求学。后来,匡衡在汉元帝时,因大司马、车骑将军史高的推荐,被封为郎中,后升迁为博士。陈平忍辱苦读书,同样令人敬佩。